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智能电表:开启智能用电新时代》

《智能电表:开启智能用电新时代》

更新时间:2024-12-06   点击次数:172次

HG9A5272.JPG

智能电表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形成以智能芯片为核心,具有电功率计量计时、记费、与上位机通讯、用电管理等功能的电度表。
目前国内智能电度表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机电一体式和全电子式两大类。
机电一体式智能电表是在原机械式电度表上附加一定的部件,使其既完成所需功能,又降低造价且易于安装。其设计方案是在不破坏现行计量表原有物理结构、不改变其国家计量标准的基础上,加装传感装置变成在机械计度的同时亦有电脉冲输出的智能表,使电子记数与机械记数同步,其计量精度一般不低于机械计度式计量表。
全电子式智能电表则从计量到数据处理都采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器件,从而取消了机械部件。全电子式的智能电表比机电一体化的智能电表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更加精确,耗电量也更加小,生产工艺大大改进。全电子式的智能电表将会逐步取代带有机械部件的计量表,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按照抄表方式进行划分,智能电表可以分为分时复费率式、预付费式、集中远传自动抄表式等。
分时复费率式智能电表具有多个电价、多个时段分时计费的功能,但是仍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与传统的机械式或单纯的电子式电能表相比,其在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尤其是表现在时间段和计费精度等方面。
预付费式智能电表其收费系统主要由主机、IC 卡电能表、IC 卡等组成。其系统功能主要包括预收费、报警、断电、显示和加密等。预付费式智能电表具有可靠性高、成本较低、收费准确、不宜仿制、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可以切实提升居民用电收费的管理水平,确保电费的回收。
集中远传自动抄表式智能电表主要是指主站通过传输媒体,将多个智能电表的电能量记录值和相关信息集中进行抄读,实现了用电数据的自动抄送,有效杜绝了人工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弊端。用户的实际用电数据将直接传输至供电企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监视具体的用电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二、智能电表的工作原理

智能电表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对电能信息数据开展采集、分析、管理的先进计量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是依托 A/D 转换器或者计量芯片对用户电流、电压开展实时采集,经由 CPU 开展分析处理,实现正反向、峰谷或者四象限电能的计算,进一步将电量等内容经由通信、显示等方式予以输出。

(一)电磁感应法计量电能

智能电表利用电磁感应法计量电能,即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电磁场与电能表内的磁场相互作用,测量电能消耗。这种方法通过智能电表内部的感应线圈、电子元件等部件实现。感应线圈在电流通过时产生感应磁场,与电能表内的固定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与电能消耗相关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后,可以准确地计量电能的使用量。

(二)组成结构实现功能

  1. 电能测量单元:包括感应线圈、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保证测量准确性。

    • 感应线圈用于测量电流,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可以通过特定的电路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用于将高电流和高电压变换为低电流和低电压,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电流互感器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高电流按比例变换为低电流,供测量电路使用。电压互感器则将高电压变换为低电压,同样为测量电路提供合适的输入信号。

  1. 数据处理单元: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电能计量数据和实现电能管理功能。

    • 微处理器是智能电表的核心部件之一,它负责接收来自电能测量单元的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微处理器可以根据预设的算法计算电能的使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电能管理功能,如分时计费、功率因数计算等。

    • 存储器用于存储测量数据和相关参数。测量数据包括电能的使用量、时间等信息,相关参数则包括电表的配置参数、费率信息等。存储器可以是闪存、EEPROM 等类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通信单元:实现与外部设备和电力公司或用户的远程通信。

    • 通信单元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模块。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如采集器、手持设备、用户手机等。通信模块则用于实现与电力公司或用户的远程通信,可以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如有线通信(如 RS - 485、Ethernet)、无线通信(如 GPRS、3G/4G、LoRaWAN、NB - IoT 等)或光纤通信。

    • 通过通信单元,智能电表可以将电能使用数据实时传输给电力公司,实现远程抄表、故障诊断等功能。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与智能电表进行交互,查询用电信息、缴纳电费等。

  1. 显示单元:液晶显示屏显示电能数据和相关信息,按键用于设置和操作电表。

    • 显示单元通常采用液晶显示屏,能够清晰地显示电能数据和相关信息,如用电量、剩余电费、功率因数等。部分智能电表还可以个性化定制显示字体的大小、显示的内容,方便用户查看。

    • 按键用于设置和操作电表,用户可以通过按键进行参数设置、查询历史数据等操作。一些智能电表还支持触摸屏操作,使用户交互更加便捷。

  1. 电源单元:为电表提供电源供应。

    • 电源单元可以是外部供电或者内置电池供电。外部供电通常采用交流电源,经过变压器和整流电路转换为合适的直流电压,为智能电表提供工作电源。内置电池则可以在外部电源故障时为电表提供备用电源,保证电表的正常运行。

    • 一些智能电表还采用了超级电容与可更换电池配合的设计,有效保证时钟供电的可靠性,提高了电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三、智能电表的优势

  1. 精准计量:智能电表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测量用电量。其内部的感应线圈、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等组成的电能测量单元,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对用户电流、电压的实时采集,经由 CPU 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正反向、峰谷或者四象限电能的计算,准确地计量电能的使用量,并且能够实时监测电能负载和供应情况。

  1. 节约能源:智能电表能够提供准确的用电数据,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从而有效使用电能。同时,智能电表具有分时计费功能,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用电,降低用电成本。例如,当夏季夜晚用电低谷时,电价相对较低,用户可以选择在这个时段使用一些耗电量较大的电器,如洗衣机、烘干机等,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和降低费用的双重目的。

  2. 远程控制: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或互联网平台实现远程购电、设定用电计划等智能化管理。智能电表的远程控制是通过电力公司的远程控制系统实现的。电力公司的主站通过通信网络,如 GPRS、光纤等,与智能电表相连,并发送控制指令。具体方式包括远程抄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等途径,查询自己的用电情况;远程停复电,避免了人工上门停复电的繁琐和耗时;远程设置,对智能电表的各项参数和设置进行调整和修改,如电价、费率等;远程监控,实时监控智能电表的运行状态和数据传输情况,保障用电安全和稳定。

  3. 故障检测:智能电表具有故障自检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电力异常情况,保障用电安全。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智能电表能够预测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并为电力公司提供预警。例如,当智能电表检测到电流、电压异常波动时,会立即向电力公司发送预警信息,电力公司可以及时派人进行检修,避免故障扩大化。同时,智能电表还可以通过电能表检定装置等相关装置来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保证智能电能表及时恢复运行。

  4. 远程售电管理:供电企业实现远程售电管理,业务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远程预付费售电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电力销售模式,它了传统的后付费方式,实现了用户先付费、后用电的智能化管理。中央管理系统是系统的核心,它能处理用户的充值、扣费、余额查询等功能,并通过远程控制智能电表实现断电或恢复供电。此外,系统还具备异常报警、数据分析等功能,有助于电力公司进行精细化管理。

  5. 数据分析:智能电表为用户提供用电数据分析报告,帮助用户优化用电方案。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智能电能表上的液晶显示屏查询电费、历史用电情况、实时电价及供电曲线等信息,了解自家在不同时间段的用电状况,便于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关闭某些电器,并根据自己需求,制定用电计划,降低电力开支,使电力消费更加合理。

  6. 差异化计费:智能电表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时间差异,实现个性化用电服务。例如,对于一些商业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电价较高,而在低谷时段电价较低,这样可以鼓励商业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降低用电成本。同时,智能电表还可以通过刷现场参数设置卡,更改费率等当前电价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7. 网络化互联:智能电表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互联互通,建设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智能电表通过通信网络与主站相连,接收控制指令,实现远程抄表、停复电、设置和监控等功能。同时,智能电表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家电、智能插座等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电表可以为城市能源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优化城市能源分配,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

    1. 提升用户体验:智能电表为用户提供便捷、智能、高效的用电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 APP、网上银行等方式充值,无需等待抄表和账单,提高了生活便利性。同时,智能电表还具有安全系数高、节约资源、低能耗、功能齐全等优点,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可靠、节能的用电体验。

    四、智能电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1. 督促养成节电习惯:

    智能电表计量精度高,任何细微的电流都会被记录下来。比如关掉电视或电脑后,屏幕上的电源开关亮着,或者电脑在待机状态,各种充电器还插在电源上等,这样微小的用电量智能电表也能精准记录。这让很多人误以为智能电表会,其实并非如此,只是以前人们不注意这些用电细节,而智能电表让这些微小用电量变得清晰可见。通过智能电表的记录,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从而督促自己养成节电习惯。例如及时拔掉插头,切断电源,看完电视、用完电脑后关闭电源,空调插头不用时拔掉等。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节电措施,如使用节能灯泡,比传统白炽灯省电 60% 以上;购买适当容量的电饭锅,避免锅大平白消耗电力,煮饭时先浸泡米再通电加热以缩短煮饭时间等。
    1. 改变用电方式:

    智能电表能够更精确地分辨家庭用电的时间区间。目前我国实行了峰谷平时电价制度,一般而言,峰时段是电力需求较高的时间段,通常为早晨 7 点至晚上 10 点;谷时段是电力需求最小的时间段,通常为凌晨 0 点至早晨 7 点;平时段则是除峰、谷时段之外的时间段,通常为晚上 10 点至凌晨 0 点。具体的时间段可能会因地区、季节等因素略有调整。居民可以依据智能电表显示的家庭用电情况,利用好用电的 “峰谷" 时段,在用电高峰期减少用电量,将一些家电设备如热水器、洗衣机放到低谷时段使用,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电费支出。比如在夏季,晚上电费可能比白天便宜,居民可以在晚上洗衣,第二天早上再晾晒。选择热水器时,如果是夏天使用,建议不要设置为保温状态,夏季热水器工作效率高,通常 5 - 10 分钟就可把水烧好,可在谷时段使用。
    1. 节能减排:

    通过智能电表督促人们养成节电习惯,改变用电方式,让人们改变生活用电习惯,优化用电方式,从而间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智能电能表上的液晶显示屏查询电费、历史用电情况、实时电价及供电曲线等信息,了解自家在不同时间段的用电状况,便于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关闭某些电器,并根据自己需求,制定用电计划,降低电力开支,使电力消费更加合理。这不仅能够为家庭节省电费支出,还能减少能源消耗,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符合政府大力提倡的环保理念,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 远程操控:

    带远程控制的智能电表为用户带来了诸多便利。用户们不需要跑到外面找电表看电量,可以直接通过智能电表液晶显视屏看出历史使用得电费、告警、历史用电、实时电价、供电曲线等一些信息,清楚地了解自家在不同时间点的用电情况。同时,智能电表的远程控制功能强大,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或互联网平台实现远程购电、设定用电计划等智能化管理。具体方式包括远程抄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等途径,查询自己的用电情况;远程停复电,避免了人工上门停复电的繁琐和耗时;远程设置,对智能电表的各项参数和设置进行调整和修改,如电价、费率等;远程监控,实时监控智能电表的运行状态和数据传输情况,保障用电安全和稳定。此外,智能水电表远程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水电表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漏水、电表故障等,避免浪费和损失,还能为用户提供数据报表和分析结果,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用水用电情况,发现节能降耗的潜力,并实现对水电表的远程控制,如远程开关水电表,调节水电表的用量等,方便用户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提高水电使用效率,降低水电费用。

    五、智能电表的发展历程

    1. 第一代机电一体化电能表(1997 年以前):计数器显示,带简单数据接口,局限性大,安装复杂。

      • 在 1997 年以前,第一代机电一体化电能表诞生。这种电能表主要特点为采用计数器显示,虽然带有简单的数据接口,但产品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安装过程也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一时期的电能表每只重达几十公斤,十分笨重,且无精度的保证。尽管如此,在当时仍被视为科技界的一项重大发明,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赞扬,并很快在工程上得到应用。

      • 1952 年,我国成功试制出电表,并开始批量生产 DD1 型电表,结束了我国电表依靠进口的历史。但由于历史原因,直到 70 年代初,电表仍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1983 年,机电一体电能表采用微型同步电机驱动机械计度器,精度高可达到 0.5 级,频带宽,有脉冲输出,90 年代末到 2005 年在居民客户普遍安装。

    1. 第二代电子式电能表(1998 - 2009 年):分普通电子式和多功能电子式,具有电能计量和通讯接口、多费率计量等功能。

      • 1998 - 2009 年,我国智能电表发展至第二代电子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分普通电子式电能表和多功能电能表,具有电能计量功能,多功能电能表还具有通讯接口、多费率计量、事件记录等功能。

      • 我国交流感应式电能表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从仿制外国电能表开始生产,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电能表的制造已具备相当的水平和规模。在 80 - 90 年代,我国开始了对长寿命电能表、机电电能表(半电子式电能表)、全电子式电能表、多功能全电子式电能表、预付费电能表、复费率电能表、需量表、损耗电能表等的研制生产,2000 年以后这些半智能式电能表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用电、商业用电等方面。

    1. 智能电表普及阶段(2009 年开始):具有一体化信息采集、实时监测、信息交互功能,目前基本实现全面覆盖。

      • 2009 年开始,具有一体化信息采集、实时监测、信息交互功能的智能电表已经普及,目前基本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按照国家 “十三五" 规划,2020 年我国将全面进入 “电网 2.0 时代",实现智能电表 100% 覆盖。智能电表具备多功能、多费率、预付费、电能质量分析、电网运行状态监测、通信与自动抄表等诸多功能,已成为电网运行的核心用电侧感知元件。

      • 在智能电表设计标准上,目前,国内电力公司已经开始借鉴 IR46 标准的设计理念来研究下一代智能电表技术,未来将会采用双芯模组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计量芯和管理芯两部分,其中,计量芯负责计量,不允许对其进行软件升级,管理芯则负责计量以外的负荷控制、费控、通信、冻结、显示和事件记录等,允许升级。双芯的设计实现了电能计量与电能管理在硬件上的分离,这为未来新需求下软件升级留足了操作空间。新标准下的智能电表将在传统的计量业务之外,搭载更多的功能,可实现系统内业务和泛在业务。

      • 国家电网于 2009 年出台智能电网规划,同年智能电表开启集中招标采购,2014 和 2015 年智能电表招标采购数量达到,后随着智能电表首轮改造整体完成,2016 年和 2017 年智能电表招标采购数量有所回落。智能电表属于强制检定类计量器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其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 8 年。2019 年全年智能电表的招标量约为 7380 万只,同比增长 39.80%。2020 年第一批智能电表招标量不及预期,智能电表招标总量约 2475.38 万只,同比下滑 35.2%。

      • 国家电网提出,2021 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第二阶段到 2024 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层和数据源,而智能电表正是典型的感知层终端,是故障抢修、电力交易、客户服务、配网运行、电能质量监测等各项业务的基础数据来源。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场景下,对于工商业用户,采集客户数据并智能分析,进而为企业能效管理服务提供支撑。对于家庭用户,重点通过居民侧 “互联网 +" 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用电。2019 年初,国网感知层接入的终端数量为 5.4 亿台套左右,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推进,到 2030 年预计将达到 20 亿台套,未来感知层终端市场可观。

    六、智能电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表的功能将更加智能化、多元化。在数据采集方面,精度将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准确地记录用户的用电情况。传输速度也会大幅提升,实现实时数据传输,让电力公司能够更及时地了解用户用电状态。处理能力的增强将使智能电表能够应对更多复杂的数据分析任务。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用户用电模式进行深度分析,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用电建议。同时,智能电表可能会与其他智能设备实现更紧密的融合,如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

    2.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电力市场开放为智能电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等建设的推进,对智能电表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电力计量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普及需要智能电表来准确计量充电电量,实现合理计费。此外,智能电表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能够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有效监测和管理。

    3. 跨界融合与创新:智能电表将与电力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平台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化、一体化的能源管理系统。例如,智能电表与智能断路器、智能逆变器等电力设备的协同工作,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和优化管理。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也将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例如,智能电表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能源数据支持,实现城市能源的高效利用。

    4. 环保与节能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智能电表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设计。通过优化算法,提高能源计量的准确性,减少能源浪费。同时,智能电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详细的用电分析报告,帮助用户实现高效、环保的用电方式。例如,根据用户的用电习惯和实时电价,智能电表可以为用户推荐最佳的用电方案,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用电,降低用电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智能电表的性能和质量,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的度和美誉度。例如,国内的智能电表企业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等方式,拓展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