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什么是电气无线测温?

什么是电气无线测温?

更新时间:2025-08-20   点击次数:4次
  电气无线测温是一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监测电气设备关键部位温度(如电缆接头、开关触点、变压器套管)的智能化系统,其核心目标是​​预防过热事故(如火灾、短路)​​,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核心工作原理与技术路线​​
 
  ​​1. 温度感知层​​
 
  •​​微型化传感器​​:
 
  •感应供电​​:CT取电(电流>5A时自发电)或高温电池(125℃可工作10年)。
 
  •​​测温方式​​:
 
  •接触式:铂电阻(Pt100,精度±0.5℃)贴装设备表面。
 
  •非接触式:红外热电堆(监测10~20cm内发热点,免接触)。
 
  •超低功耗设计​​:休眠模式电流<1μA,唤醒周期可调(0.5s~30min)。
 
  ​​2. 数据分析层​​
 
  •边缘计算​​:终端就地分析温度突变率(如dT/dt>6℃/min触发预警)。
 
  •云平台诊断​​:AI算法识别过热模式(如接触不良温升曲线 vs 过载温升曲线)。
 
  二、​​核心组件与技术突破​​
 
  1.传感器(核心痛点解决)​​
 
  •绝缘穿透技术​​:传感器尺寸<Φ15mm×6mm,可直接嵌入10kV开关柜触臂。
 
  •​​抗电磁干扰​​:通过EMC测试(场强>120dBμV/m),耐受100kA短路电流冲击。
 
  •高温耐受​​:-40℃~+170℃长期工作(硅胶密封+陶瓷基板防护)。
 
  2.无线中继组网​​
 
  •多跳路由协议​​:单点故障时自动切换路径(RPL路由协议)。
 
  •星型/网状拓扑​​:支持300台设备组网(单网关管理容量)。
 
  三、​​解决行业哪些痛点?​​
 
  1.高危区域无法监测​​
 
  •传统方案:人工持红外枪巡检10kV开关柜,​​安全距离不足​​(0.7m)易触电。
 
  •无线测温:传感器贴装母线接头,​​无需人员靠近​​(远程传输温度)。
 
  2.设备突发性过热失控​​
 
  •案例:某35kV电缆接头从70℃→300℃仅需8分钟。
 
  •无线方案:30秒级监测,捕捉温升速率。
 
  3.老旧设备失效预警​​
 
  •典型问题:铜排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诊断逻辑:ΔT = I²R t(持续监测电阻变化引起的温升)。
 
  四、​​核心应用场景​​
 
  ​​1. 变电站与开关柜​​
 
  •​​监测点​​:断路器梅花触头、母线连接处、电缆终端头。
 
  •技术配置​​:CT取电型传感器(>15A) + ZigBee自组网。
 
  ​​2. 输电线路​​
 
  •监测点​​:耐张线夹、接续管、绝缘子串(易发热缺陷点)。
 
  •技术配置​​:太阳能电池供电 + LoRa远传(穿透山林5km)。
 
  ​​3. 新能源电站​​
 
  •​​光伏区​​:逆变器IGBT模块(温度>105℃降额)
 
  •风电场​​:变桨控制柜接线端子。
 
  ​​4. 轨道交通​​
 
  •监测点​​:第三轨受流器、直流开关柜(1500V大电流区域)。
 
  •技术配置​​:抗振动传感器(加速度>5g) + 防磁干扰屏蔽罩。
 
  五、​​选型核心要素​​
 
  1.温升阈值定制​​
 
  •参照GB/T 11022:40℃环境温度下,铜导体最大允许温升:
 
  •裸铜:65K(即105℃)
 
  •镀银:70K(即110℃)
 
  •镀锡:60K(即100℃)
 
  2.传输可靠性认证​​
 
  •必选:通过电力行业DL/T 698.45规约兼容性测试。
 
  •抗丢包率:>99.9%(1万次传输丢包<1次)。
 
  3.场景适配​​

​​场景​​

​​选型要求​​

北极圈变电站

-55℃低温电池 + 卫星回传

化工厂防爆区

Ex ia IIB T4 Ga防爆认证

水电站潮湿地沟

IP68防水(浸水1m可工作)

 
 
  六、​​与有线方案的性能对比​​

指标​​

​​无线测温​​

​​有线测温(PT100+电缆)​​

​​安装成本​​

↓70%(无需敷设电缆)

1km电缆成本>8万元

​​故障风险​​

无线路压降/绝缘破坏风险

电缆鼠咬/绝缘老化致数据中断

​​扩展性​​

增补监测点仅需添加传感器

需重新布线(施工停运)

​​寿命​​

>10年(电池型)/>15年(CT型)

线缆老化更换周期≈8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无线计量仪表的产品科普

返回列表>>